top of page
​影片/程冠鈞

早在中油案之前,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就已經與藻礁結緣,那時的他還不知道,自己會為了這片看來平凡無奇的土地奮鬥多年。

1983年潘文忠到新坡國小教書,不時帶著學生到觀音附近海域玩水,當時他以為腳下的礁岩不過是片普通的珊瑚礁。直到2007年,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劉靜榆揭發中油油管事件,他才知道,原來這是更珍貴的藻礁。

 

2011年桃園縣政府想把煉油廠遷到觀塘工業區,潘忠政與當地居民組成了「觀音人不要煉油廠」自救會,擋下了這個案子。但工業區已然存在,除非解編,否則未來仍會有開發案試圖進入這片土地。為了阻擋任何汙染進入觀音,他們決定找個東西,好永遠擋住開發案。

 

潘忠政及當地居民們的希望最終定在了這片暗紅色的海岸。經過密集研究與實地走訪,他發現藻礁在平靜的海面下生意盎然,孕育著無數鮮活的生命,「海洋的育嬰房」當之無愧。他笑說,原本選擇藻礁只是一個遏阻污染進入家園的手段,但後來發現這片海洋不僅是難得的世界資產,更是生態圈中重要的一環,於是毅然投身保護藻礁的行列。

 

當被問到關於家人是否支持,潘忠政笑著回答道,多年來為家園和環境奮鬥的過程中,妻子一直都與他站一起;自己的孩子更是從小就在藻礁的水池邊玩耍長大。而今藻礁公投步步艱辛,他卻從不言棄,不僅是為了海洋生物的家園,更是守護未來孩童們的一片多元生物教室。

bottom of page